生命樂章(549)《羅丹:上帝之手~米開朗基羅:創世紀》

生命樂章(549)《羅丹:上帝之手~米開朗基羅:創世紀》

最近看電影《羅丹:上帝之手》 羅丹用雙手昇華被慾望折磨的肉體。我想到三十年前,我在羅馬西斯汀教堂裡,仰觀西斯廷天頂,洗禮於米開朗基羅的雕畫「上帝的審判」「上帝創造亞當」等。 承繼古典、開創現代的雕塑大師羅丹,被譽為米開朗基羅之後最偉大的雕塑家。1880年,40歲的羅丹首度接受法國政府委託,開始創作「地獄之門」。該作品取材自但丁《神曲》羅丹打造系列裸像遍布門側。這件傳奇巨作佔據他人生最後37年的光陰,直至離世仍未完成。「盍各言爾志?自掃門前雪,鄰人瓦上霜?」《論語》(5.26)


米開朗基羅(1475 ~ 1564)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800 方米的天花板上,連續工作 4 年,獨力完成了《創世紀》巨型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畫面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見《創世紀》)。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畫面由以上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繪有343個人物。。。。。。羅丹「地獄之門」,羅丹稱但丁為文字的工匠,羅丹雕出飢餓狀態的父親要食子種種,羅丹死後二十年「地獄之門」才完成,「未完成」的作品最美,是羅丹讚美米開朗琪羅的一些作品,確實有一些基本美學的精神,「未完成」一直是羅丹為人處世的要訣,羅丹偉大的鬼斧神工背後,生活機能都不太正常,羅丹專心於設計概念,就因為有女人們共襄盛舉,才有「無言的」米開朗基羅~羅丹。羅丹觀察人性之細膩,交築著蝸牛爬過了的痕跡,樹龫的刻痕,雲端的幻彩,女人的軀體與性味,,,都是羅丹畢生用功處。「顏淵、季路侍,一文一武,哼哈二將。」《論語》(5.26)


米開朗基羅受宗教改革運動影響,以現實主義方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奮鬥的精神。米開朗基羅繪畫時「不是用手,而是用腦」米開朗基羅譏笑風景畫「只適用於修道士及一些缺乏真正和諧音樂感的紳士。」米開朗基羅對男性美的崇拜,反映他的柏拉圖主義思想,米開朗基羅肯定人是依上帝的形象來創造的。米開朗基羅 精瘦,濃密的黑發,炯炯有神的眼睛,自信,傲慢而過度敏感,努力朝向一個完善的的豐碑,米開朗基羅的一生寫了大量的詩歌,作為“情感”的表白,肉體與自然、與社會、與信仰的張力是始終糾纏不清的,自身是一個有個性的藝術家,創造了一個具紀念柱腳的語料庫,米開朗基羅仍然是永遠的,作為一個男性天才的縮影,我們稱之為大男人主義(machismo)。「盍各言爾志?士志於道而恥惡衣食,何足掛齒?」《論語》(5.26)


電影《羅丹:上帝之手》 羅丹創作全盛期,糾結了生命中最難分難解的堅實情感,羅丹與天才學生卡蜜兒的刻骨愛戀轟烈展開;在卡蜜兒之前,羅丹已和胼手相伴多年的女傭蘿絲育有一子。卡蜜兒的出現讓三人陷入空前的情感衝突,卻也締造羅丹前所未有的創作巔峰,成就雕塑之神一代傳說!他用雙手昇華 被慾望折磨的肉體。米開朗基羅為自由而奮鬥的精神,成功地關係行銷管理工作團隊。「盍各言爾志?志於道,而據於德,再倚於仁而游於藝。」《論語》(5.26)

  米開朗基羅在中年時所創作的《大衛》雕像,被認為是象徵為正義而奮鬥的力量,聳立的的米開朗基羅美學被賦予一種生命,帶來了一種男性的激情。在所有方面,他是一個男權主義者。米開朗基羅定義藝術是一種勃起膨大的(tumescent)的物質:“對良好的繪畫和雕塑來說,越是接近的看,它會顯得越好”。然而,他的圖像,鑲嵌,是完全的人而不是神或惡魔: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赤裸的,沒有光環,也沒有犄角,即沒有翅膀也沒有偶蹄。在《創世紀》誕生之前,歷來教堂穹頂畫多為簡單的日月星辰的圖案,如此龐大複雜的穹頂畫,可稱得上空前絕後。最開始的任務只是要求米開朗基羅在穹頂上繪製12個人物,但是《創世紀》完成的時候畫面上人物多達三百餘人。米開朗基羅並沒有仰躺著繪製壁畫。米開朗基羅的工作團隊在天頂下面搭建了許多腳手架,然後爬上腳手架,將手臂高舉過頭頂作畫。米開朗基羅的工作團隊協助米開朗基羅,研磨顏料,攪拌石膏。米開朗基羅生命策略管理經典呈現;米開朗基羅成功地關係行銷管理工作團隊。「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獨樂不如眾樂融融。」《論語》(5.26)

  卡蜜兒·克勞岱爾是法國詩人保羅·克洛岱爾的姐姐,從弟弟回憶中的隻字片語得知,卡蜜兒擁有一副絕代佳人的面貌。而她的才華也是舉世無雙,年僅12歲時,她便完成第一件雕塑。18歲更是在老師布歇的推薦下,來到了當時已頗富盛名的雕塑大師羅丹的工作室,成為了他的學生。一次卡蜜兒為了給親愛的弟弟雕刻一尊半身,她向羅丹要了一塊大理石。為了感謝老師慷慨的贈予,女學生雕刻了一隻青筋微露的腳送給了羅丹。泥塑像充滿生命,似有血肉。驚嘆於卡蜜兒的天賦,羅丹當即決定,請她做自己的助手,並參與《地獄之門》的雕塑工作。自此,一個18歲的女孩子和一個42歲的大師的情史也就此展開。羅丹和他的學生卡蜜兒·克勞黛同居,克勞黛為羅丹提供了大量的構思,有的羅丹作品甚至是出於克勞黛之手。卡蜜兒·克勞岱在阿維尼翁附近的收容所裡呆了三十年,1943年的秋天,默默死去。「願無伐善,善人之道,不踐跡,不入室。」《論語》(5.26)

   西斯汀禮拜堂天花板壁畫完工 24 年之後,反對宗教改革的教皇保羅三世委託米開蘭基羅為祭壇牆壁繪製一幅壁畫。當時,米開蘭基羅正經歷著精神與信仰的危機。他選擇《最後的審判》這一主題展現他的痛苦。這幅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注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由於牆壁面積廣大,要將大約 400 個人物安排在這一空間,必需有一種像旋風一樣的主要力量將整個空間結合成一體。米開蘭基羅於是採用了水平線與垂直線交叉的複雜結構。畫中人物進量畫在水平面上並組成群體,同時隨著位置的升高,人群愈加密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左側升入天堂和右側走向毀滅的畫面中突出的豎向運動。因此產生一種周而復始的活動,將上升與墮落的人群和掌握整個人群活動的中心人物,即審判者基督聯結在一起。顏淵、季路侍。「願無伐善,善人為邦百年,勝殘去殺。」《論語》(5.26)

  羅丹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除雕塑外,他還創作了許多插圖、銅板畫和素描,他還寫過幾部著作,主要著作有《藝術論》,主要雕塑作品有「沉思者」,「維克多·雨果像」,「阿根廷總統薩米恩托像」等。1884年應加來市的委託,製作了雕像「加來義民」,紀念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為了防止英軍屠城,而將自己作為人質交給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六位加來市民。1913年在英國國會公園複製了同樣一座。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羅丹展出了150件作品,1916年羅丹將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以換取政府為他提供住房和工作室,為此政府建造了「羅丹博物館」。法國政府享有對羅丹作品複製的專有權。羅丹後期的愛人是一個公爵夫人,八年的時間內的戀情,公爵夫人在羅丹作品的行銷策略與公關活動貢獻很大。「願無伐善,善人教民七年,可以即戎。」《論語》(5.26)

  米開蘭基羅為了解決畫中人物在從下面仰視時所應呈現的比例這一難題,他將上面的人物畫得大些,底部的小些,以適應自下而上的觀賞效果。在 1541 年揭幕時,這幅獨自完成的巨作引起轟動。然而,巨作中的裸體人物卻引起爭議,一些人認為猥褻了神靈。在米開蘭基羅剛去世不久,教皇庇護四世即下令給所有裸體人物畫上腰布或衣飾。受命的畫家們於是被謔稱為「內褲製造商」。不過這些「內褲」在 1980 ~ 1992 年之間,經過清理修護西斯汀禮拜堂的濕壁畫計畫之後又被清除了。「願無伐善,善人是富。」《論語》(5.26)

  電影《羅丹:上帝之手》比起1988年法國導布魯諾·努坦演耗時五年拍攝了一部傳記電影《卡蜜兒·克勞岱爾》國內被翻譯成《羅丹的情人》更細緻而輕快。電影《羅丹:上帝之手》有羅丹與學生瑪莉和模特兒伊達,三人行,比之與卡蜜兒的纏綿更悱惻,卡蜜兒讓羅丹認真地全心全意的享受著性愛,愛的最高形式不能只為一個女人,妻子羅斯·伯雷順從,讓羅丹開心,讓沈思更美。卡蜜兒讓羅丹似酒神,浸漬於年輕的女人美,與成熟的更加美,卡蜜兒太執著擺脫羅丹而失去理智,妻子羅斯·伯雷太執著纏貼著羅丹而有焦慮症,   羅丹相信男尊女卑與米開朗基羅一樣, 羅丹愛女人“很值得滋潤明智和雄渾的男人心”。米開朗基羅鍾愛男人,認定女人“很不值得一個明智和雄渾的心”。晚期羅丹自視為無言的米開朗基羅,卡蜜兒於羅丹而言是壞心的女神,卡蜜兒要羅丹把真愛寫進合約,第一個誓言是獨一無二的學生,第二個誓言是宣誓效忠,娶卡蜜兒為妻,第三個誓言是帶卡蜜兒到義大利浪漫旅遊,, 羅丹都毀約。「無施勞,愛之能勿勞乎。」《論語》(5.26)

      米開朗琪羅是反女權主義者,有性別歧視,全心全意的相信男尊女卑。他在一首十四行詩中宣稱,愛的最高形式不能為一個女人,因為女人“不值得一個明智和雄渾的心”。在他的當代傳記中,Condivi說,米開朗基羅經常只談論男性性愛。在他所有的信件中,從來沒有暗示過結婚。他非常隱秘,並在他去世前燒毀了他所有的畫和文件。 米開朗基羅在他的時代就有同性戀(homosexuality)的聲譽。在給尼可羅馬基(Niccolo Quaratesi)的信中,他幽默地回憶起父親敘述他的男孩,對他說如何的希望成為一個藝術家的徒弟:“一旦你看到他,你會在回家後的幾分鐘裏追他上床!”。教廷博物館負責人說:“米開朗基羅隨時隨地在觀察人,他始終對人體尤其是男體有股熱情”。有關大師的傳言已經蔓延在1530年代初,他痛苦地譴責那些“人群,邪惡,殘忍,和貧乏的嘲笑”。一個現代的說法是,他的同性戀行為使得他的裸體男性身體升值,米開朗基羅(通過Condivi)反駁說:“誰的判決會如此糊塗的野蠻,一個男人的腳比他引導的高尚,他的皮膚比羊的高尚,羊有穿著什麼?”這種防禦足夠的公平,但它也是一個很好的規避例子。「無施勞,愛之能勿勞筋骨乎。」《論語》(5.26)

   在卡蜜兒之前,羅丹已和胼手相伴多年的女傭蘿絲(Rose Beuret)育有一子。卡蜜兒的出現讓三人陷入空前的情感衝突,卻也締造羅丹前所未有的創作巔峰,成就雕塑之神一代傳說!妻子羅斯·伯雷(1917/1/29結婚-1917/2/16去世)兒子: 奧古斯特 - 歐仁·伯雷。羅斯一生都在羅丹身旁,早期的黏土與石膏的準備工作,都是妻子羅斯·伯雷無怨無悔操勞以續。女人讓他大膽地去作不可思議的事,卡蜜兒的作品「華爾茲」,前幾天的NHK羅丹百年紀念專集中,稱其為纏綿悱惻作愛的熱身操,華爾茲的三拍,是擁抱,折磨,死亡,為旋轉而旋轉,舞者的方向,羅丹不會跳舞,電影《羅丹:上帝之手》羅丹說「平衡太美了」相對於羅丹的作品穿著睡衣、披頭散髮的「巴爾扎克像」引起極大的騷動,直到他去世多年後的1939年才在巴黎市區立起來,巴爾扎克七年思考努力,五件睡衣,最重要的是在平衡不夠完美的,2017日本箱根露天博物館「巴爾扎克像」複本,很有趣的是巴爾扎克站不穩是賣點,卡蜜兒的作品「華爾茲」之「平衡太美了」歷史會漸漸地印證。電影《羅丹:上帝之手》卡蜜兒的作品「三人行」老羅丹貼著老羅斯兩人都要走遠,年輕的卡蜜兒被甩臥在地上。真的有那麼絕美~人性~利之所趨則義不容辭。蘿絲要模特兒日本人的花子擺pose,她肌肉緊繃如獵狐,蘿絲深深的體悟羅丹太專注工作變粗魯,蘿絲用月光取悅羅丹,不在美術館,在生命中的樂章中,蘿絲深深的領悟羅丹的大頭比小頭耐用,卡蜜兒專心小頭忘記了大頭,顧此失彼,生命何價?「願聞子之志,子無大志,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5.26)

    米開朗基羅晚年所作梅迪西陵墓雕像

《晨》﹝Night﹞、《暮》﹝Twilight﹞、《晝》﹝Dawn﹞、《夜》﹝Night﹞等。具有冷靜而沉鬱的悲劇性質,顯示出人物心情的激動與意志的矛盾。 眾多的史料證實說,古希臘男人崇尚男風,男人以帶男伴為時尚,且樂于互相交換。男男同性戀被常人認同,希臘皇帝的男伴無數。阿喀琉斯是同性戀,亞歷山大也是同性戀。難怪古希臘以男體為美。自稱繼承古希臘衣缽的文藝復興三大師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沒有一個有婚姻的,弗洛伊德說他們三個都有同性戀傾向。或許他們都相信柏拉圖的話:“真正的愛情只能產生在男人與男人之間”。 他們中的大部分是男性,尤其是年輕的男性。他經常聘請男性模特,即使是為他的女性人物形像,他的雕繪中也有女性內容,卻從未涉足過嬌媚的少女,繪制的都是豐腴、成熟的女體,呈現出接近男性的力度。包括在美第奇(Medici)墓園中著名的雕像《夜》(Night)。在他的很多繪畫中,女人與男人們的區別只是她們的長頭髮。他在西斯廷教堂的20個裸體青年-或“ignudi”–引起幾個教宗的憤怒,因為他們顯然更多的是希臘敘事而不是基督教與教會參與的角色。這些了不起的小夥子大多在編織一個巨大的橡樹葉花環,關于數以千計的橡子,它們的集群像是非常仔細描繪的龜頭(glans penis)或托斯卡納俚語中的“刺頭”(prickhead)。其含義豐富的一個原因是,委托繪畫的教皇朱利葉斯(Pope Julius),是德拉(della Rovere)家族,簡稱“橡樹”(the Oak):它們是米開朗基羅對讚助人的一個典故玩笑。「老者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論語》(5.26)

     奧古斯特·羅丹(1840/11/12-1917/11/17~77歲)代表作《沉思者》的原始塑像,位於巴黎的羅丹美術館。
羅丹出生於巴黎窮人家庭,14歲隨勒考克(lecoq de boisbaudran)學畫,後隨巴里(英語:Antoine-Louis Barye)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刻五年,1875年遊義大利,深受米開朗琪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定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為他早期作品的風格。1876年他的作品「青銅時代」展出引起激烈的反應,人甚至斷言這是用真實人體翻制的。後來他的作品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強調光影的作用,尤其他的作品穿著睡衣、披頭散髮的「巴爾扎克像」引起極大的騷動,直到他去世多年後的1939年才在巴黎市區立起來。「朋友信之,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5.26)

  1545年11月,彼得羅(Pietro Aretino),他本身是已知的同性戀,攻擊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的裸體青年說:“即使你是神聖的,你也不要鄙視你的男性後妃”。他接著找出了其中的兩個藝術家的男性朋友,他們是佩裏尼(Gherardo Perini)和托馬索卡瓦列利(Tommaso Cavalieri),綽號“托馬”(Tomai)。英俊的模特佩裏尼在1520年為米開朗基羅工作,他們的戀情在1522年至1525年間蓬勃發展,一直維持到1530年代中期。每當佩裏尼在工作室消失,米開朗基羅的夜會飽受焦慮和孤獨,他對著自己的大門:“我求你不要使我描畫出這樣的夜晚,因為佩裏尼不在這裏”。這張便條是草草的涂畫,一個裸體的天使往一個花瓶裏撒尿。他又說:“只有我依然在黃昏裏燃燒,太陽已經被剝奪了它在世界的光亮,其他人取走他們的樂趣,而我酸楚,在地上匍匐,哀嘆和哭泣。”這個詩歌片段的日期在1520年至1525年,繪畫和詩歌幾乎可以肯定是他為佩裏尼的痛苦的愛,米開朗基羅正在經歷欲望的進攻。有關米開朗基羅研究的優秀學者,羅伯特克萊門茨(Robert Clements)相信,這是被公開的同性戀,他精確定位了一些藝術家在1520年至1530年間寫給佩裏尼的詩句,其中包括米開朗基羅一些衝突的自白:“我一直以為我可以用愛來計算,現在我受苦,你看我如何在燃燒”。「少者懷之,少不更事。」《論語》(5.26)

   1988年傳記電影《卡蜜兒·克勞岱爾》卡蜜兒是一個被詛咒的天才女雕塑家,更多的則是被稱為「羅丹的情人」。她時常出現在有關羅丹的傳記中,以「C小姐」或「某女藝術家」的無名身份被提及。當羅丹的《青銅時代》:仍然停留在希臘羅馬的框架里,約束中。卡蜜兒的《華爾茲》早已行雲流水……《地獄之門》的局部。人們對這個局部,現在稱為「卡蜜兒和羅丹」。卡蜜兒是羅丹的學生,也是靈感的源泉。她能夠創作出色的作品,幫助羅丹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創作,有時連羅丹也會對她的才華暗生幾分妒意。但最終,他們的合作關係隨著感情問題的升溫而破裂。激情如火的卡蜜兒已無法忍受羅丹在熱戀自己的同時,仍想回到妻子蘿絲身旁。在蘿絲找上門來大吵打鬧一次後,卡蜜兒流產了,隨即不知去向。此後,卡蜜兒終日關在工作室,將精力投入在自己的獨立創作中。這一時期,她創作並展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華爾茲》、《成年》等作品。但貧窮孤寂的生活,加上世人對其作品的冷漠使她瀕臨絕望。生活成了一個十字架,她被釘在上面,永遠也無法走出羅丹的陰影。她打碎了自己心愛的作品,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卡蜜兒的悲劇並不是簡單的愛情的悲劇,而是一個時代對女性藝術家的忽視。深諳卡蜜兒才華的羅丹,堅持在他死後要求羅丹美術館展出一部分卡蜜兒的作品。當一件件極具天賦的作品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若干年後,人們才開始重新審視這位藝術家,而不只因她是羅丹的情人。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5.26)

李家雄2017/11/05/18:30君悅飯店漂亮餐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命樂章(676)《 斑蝶與高士佛澤蘭》

生命樂章(501)王大鈞與魏國珍

生命樂章(490)郭老師~阿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