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766)《寒露入暮愁衣單~清談見滋味~爾輩可忘年》
生命樂章(766)《寒露入暮愁衣單~清談見滋味~爾輩可忘年》
《 寒露養生》2018/10/08《寒露》「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1)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2)古人看到海邊出現很多蛤蜊,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3)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廣東民間亦有「中秋過後夜夜涼」的民諺。有時因寒流南下出現一些陰雨天,對秋收秋種有一定的影響。《 試院夢沖卿~宋 王安石》「『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逆知後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閒』」。
自古秋為金秋,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老年人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與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暮秋時節的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以滋陰潤燥(肺)為宜。《 玉蝴蝶~宋 柳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
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煙水茫茫。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潤食物,增加大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易傷人體陰精。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粥,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還應重視涂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情志方面,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易使人頓生凄涼傷感之情。此時如能攜親伴友,尋覓佳處登高,實為舒心良方。當遠望深秋景象,白雲紅葉,淺霜若銀,蒼山如黛,令人心曠神怡,胸懷高遠。
《 九月一日過孟十二倉曹、十四主簿兄弟~唐 杜甫》
「藜杖侵寒露,蓬門啟曙煙。『力稀』經樹歇,『老困撥書眠。秋覺追隨盡,來因孝友偏。『清談』見滋味,『爾輩』可忘年」。
食雜而難化,居家有海陸兩寶,適量煮粥或泡茶,
(1)雞內金,一名膍胵,味鹹性平,入脾胃經,雞的砂囊內壁。最利養護消化系統,尤其是
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部分《大腸》雞內金於養護這最重要的生命防線,用心用之多可見小兵立大功。雞內金是《神農本草經》的消食藥。治食積不化、遺精、遺尿和化結石等證。脾虛無積滯者慎用雞內金。雞內金以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有明顯的條狀皺紋,質脆,斷面角質樣而有光澤者為佳。焦雞內金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日久不愈者。治瀉痢便數,遺溺溺血,崩帶腸風。泄瀉粥:『炒雞內金』、『炮薑炭』、炒白芍、炒薏苡仁、山藥配伍,研末與粳米同煮成粥,治療小兒泄瀉。《 芙蓉亭~唐 柳宗元》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瀟洒出人世,低昂多異容。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鍾」。
(2)牡蠣 鹹濇微寒濇腸、補水、軟堅,最利養護淋巴系統,尤其是口腔與咽喉部分的淋巴小結。以柴胡引之,去脅下硬;茶引之,消頸核;大黃引,消股間腫。以地黃為使,益精收濇,止小便利;以貝母為使,消積結。貝母為使,惡麻黃、辛夷、吳茱萸,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子良。軟堅散結多與玄參、貝母搭配,鎮靜安神多與龍骨搭配,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海氣化成,純雄無雌,故名牡。牡蠣(殼)與熟牡蠣(殼)兩種。鹽水煮一伏時,煆粉用,收斂固澀,用熟牡蠣;其他則生用。牡蠣殼成分以碳酸鈣為主,其他成份有磷、鎂、鋁矽酸鹽、鐵氧化物等。熟牡蠣中之碳酸鈣多轉為氧化鈣,可用作制酸劑。《 池上~唐 白居易》「『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巽公院五詠」。
李家雄2018/10/08/09:05
醫院1211房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