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534)《悠悠寒露墜~無雲風不起》
生命樂章(534)《悠悠寒露墜~無雲風不起》
〈寒露〉2017/10/08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
寒露分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我國東北地區的有些地方開始出現霜凍。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江南一帶寒潮前鋒一過,就驟然降溫,當地民間流傳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諺語。在我們南方正是秋高氣爽之時,但這節氣是在中秋節剛過兩日,廣東民間「中秋過後夜夜涼」。此節氣開始了早晚稍涼而中午氣溫較高的乾爽天氣,但有時因寒流南下出現一些陰雨天。「君子之於天下也,吾往矣。」《論語》(4.10)
〈寒露〉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自古秋為金秋,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此時很多疾病的發生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采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君子之於天下也,仁情義理吾往矣。」《論語》(4.10)
〈寒露〉吐納功:正坐,右手大拇指按在左鎖骨外下緣,從左中府穴往雲門穴,左手順勢抬舉,左手食指中指壓按住右率谷穴與天衝穴,仰起頭並展開胸腹,基本吐納五次,換邊一樣操作,至少重復五回,醒來時與睡覺前,及頭昏眼花時,時時操作大益身心靈。〈寒露〉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使人頓生凄涼傷感之情。此時如能攜親伴友,尋覓佳處登高,眺望深秋景象,白雲紅葉,淺霜若銀,蒼山如黛,舒心養肺,令人心曠神怡,胸懷高遠。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羣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順應時令,道法自然,修養身心,人生的旅途,必將滿載收獲與喜悅!「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去無從。」《論語》(4.10)
〈寒露益胃茶〉人體內熱量的產生,主要靠肌肉運動、食物同化與基礎代謝過程。調節體溫,出汗會調節人體皮膚真皮層的血流,以降低體溫,使皮膚真皮層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增加身體放熱量;反之,如果真皮層血管收縮(變窄小),導致皮膚血流量減少,身體放熱量也會隨之減少。人體基礎溫36.5~37.5度,通常最高是早晨5~6時,最低是下午5~6時。〈寒露益胃茶〉:沙參(二錢)、麥冬(三錢)、冰糖(一錢)、玉竹(炒香,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口渴酌量溫服。暮秋時節的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滋陰潤燥(肺)為宜。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補脾胃,養肺潤腸,防治咽乾口燥等癥。「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粥,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擦護膚霜等保護皮膚,防止乾裂。「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仁養品比。」《論語》(4.10)
中藥主要服法,與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相似,因人而異
⑴〈熱飲〉:①復脈湯熱(服)飲之《溫病條辨》,②渴喜熱飲(料)厚朴草果湯《溫病條辨》,③熱(痰)飲,麻杏石甘湯主之《溫病條辨》。《金匱要略》大青龍湯主熱(痰)飲;小青龍湯主寒(痰)飲,類推之。如麻辣火鍋。
⑵〈涼服〉:①五汁飲《溫病條辨》。甘寒養陰之劑,涼服取其甘寒救液之意。②椒附白通湯《溫病條辨》治寒濕困遏脾陽,濁陰凝聚。涼服減薑附椒之熱(《醫方集解》香薷飲:香薷一兩,厚朴五錢,扁豆五錢,黃連三錢,冷服,熱服作瀉,治一切感冒暑氣)。如法式料理之冷湯。
⑶〈露服〉: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則處暑解矣。瘧必由於暑,故治瘧藥,露一宿服,如《溫病條辨》之露薑飲(露,白露與寒露是秋入冬的露水傳化,天地季節之變化,秋傷於濕,指初秋而言,露能解暑,「露」能促進傳化)。 如現代之冷泡茶。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論語》(4.10)
李家雄2017/10/01/12:30遠東飯店7樓燦鳥26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