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544)《一代通儒尊絳帳~千秋大業比青田》
生命樂章(544)《一代通儒尊絳帳~千秋大業比青田》
2017/10/18我邀請嵩兄夫妻,一起到欣欣大眾百貨公司美食街,享用郭老師養生料理,天麻魚片湯、四神豬肚湯、什錦蔬菜湯、麻油雞湯、麻油麵線、紅糟飯、紫米粥、、賓主盡歡,約好兩年後再回台灣。小福華下午茶、遠東飯店七樓鐵板燒、君悅大飯店意大利餐與郭老師養生料理,久違四十八年的老同學,四餐餐餐美食,彼此言談論詞精益求精,嵩兄玩刀耍槍搞飛機,真是個頂端的高手,以資深組工程師退休,我向嵩兄請益機能性的問題,嵩兄循循善誘,讓我打字的一指神功,重新從學於嵩兄的十指神功,嵩兄在波音公司上班時,每周的工作報告顯示工作能力,每次的工作報告厚達五六十頁,英打只要兩個半小時,問個究竟有可能嗎?原來的情況,嵩兄週五下班回家後,嵩兄口錄電腦中出現文字,嵩兄週一上班前,花兩個半小時修正,嵩兄不諱言高一的時候,留級一年,在台灣的時候,英文能力很差,剛到美國的時候,學英文很辛苦也很努力,,,嵩兄中文盲打一分鐘六七十字,,,嵩兄建議我使用藍牙鍵盤,,,事實上,我的一指神功搞得我腕隧道症候群纏擾數月,我相信學嵩兄的十指神功,我的腕隧道症候群一定痊癒,視實務者為俊傑,,,離開了郭老師養生料理,擁抱著彼此珍重再見,我直奔光華商圈,在一樓HTC 的專櫃買了LG的藍牙鍵盤。「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最高生命利益輸送。」《論語》(16.4)
最好的策略管理─就是要注意關係行銷,我在台北大學上課期間,曾受教於前經濟部長黃老師,黃老師給學生們的感覺真的很嚴苛,黃老師教我們策略管理,很多人喜歡黃老師講孫子兵法,我喜歡旁敲側擊端看黃老師的關係行銷,即便是離開了學校之後,我真的一直都持續受惠良多,有形的多無形的更多,向嵩兄討教結構上的問題,嵩兄解釋道一生享受乒乓球運動,正如摯友蔡教練常常強調〝落地生根〞。蔡教練打易筋經所有的動作都標榜〝根〞與〝結〞,蔡教練在熱身動作中,會活動全身各關節:髖關節、腰關節、肩關節、頸關節,蔡教練在世時,每周日的四小時的示範運動中,所講的話重複最多的就是〝落地生根〞。〝落地生根〞是人生命的精華也是易筋經最重要的精髓,嵩兄解釋道乒乓球運動就是〝落地生根〞。
黃老師說:「人的運動要持之以恆,下雨也要出來運動,
要活得久,活得好,活得健康。教書的人無法升等就該改行,因為生態不對了。最好的策略管理就是關係─人與人,人與天地的關係,關係行銷就是最好的策略管理。」關係行銷就是〝落地生根〞。「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最愚昧無知的惰性生活。」《論語》(16.4)
藍牙鍵盤讓我〝落地生根〞於三十七個注音符號,藍牙鍵盤讓我不得不再重新認識注音符號,這幾年來,我寫作用手機與平板,手機與平板一樣有注音符號,不一樣的是,當我急著打字時多是用手機,手機讓我養成了一指神功,搞得我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原來是十指打字的平板,也漸漸地只用右食指一指神功能,我拿著藍牙鍵盤,才讓我又想到多用十指打字,大益我身心靈,我演講千百場,深入瞭解三十七個注音符號,我才知到我的發音之所以不正確,就是從小到大,我忽略〝落地生根〞三十七個注音符號,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與學習過三十七個注音符號,三十七個注音符號之知之為知之,我醒覺得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嵩兄循循善誘我下基礎功,我才回神好好地鑽研三十七個注音符號,三十七個注音符號的順序排列大有來頭,讓我想到「孝悌也者為人之本與」,「不知為不知」是不知不覺,三十七個注音符號的順序排列「是知也」,首是爸爸的「ㄅ」之聲母音,尾是兒子的「ㄦ」之韻母音。正是「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1.2)
注音符號在臺灣使用現況 ,小學生學習漢字前,必須上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課,也有不少幼稚園亦已經教授。日常生活中,注音符號既用來標注生僻字,亦是常用的漢字輸入法,其推廣相當普遍,多數電腦使用者均熟練使用,
聲母二十一個,左手五指掌控
ㄅㄆㄇㄈ、ㄉㄊㄋㄌ、 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韻母十六個,右手五指掌控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介音ㄧㄨㄩ
在手機與平板的注音符號ㄦ在介音ㄧㄨㄩ的下面,用右手的食指敲打 。ㄅㄆㄇㄈ的ㄅ在左邊最外面,用左手的小指敲打 。
在藍牙鍵盤的注音符號ㄦ在ㄢㄣㄤㄥ的外面,用右手的小指敲打 。ㄅㄆㄇㄈ的ㄅ在左邊最外面,用左手的小指敲打 。
首的爸爸的ㄅ聲母音,手機與平板和藍牙鍵盤都用左手的小指敲打,觸動左心經脈與左小腸經脈。尾的兒子的ㄦ韻母音,手機與平板的左手的食指是左大腸經脈,藍牙鍵盤的左手的小指
是左小腸經脈,劉伯溫的《郁離子--專心》輝映右手打字,《郁離子--良心》輝映左手打字,專心步上善道與良心啟續善之端,誠本築末兩用心,左日右月日月成明,輝映成趣。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論語》(16.9)
嵩兄說「我們中國人工作,大多數是為了求生存, 為了子女的未來, 工作是為賺錢, 賺了錢是為了存起來. 想起我父母在世的時候為了我們那種節省我就會心酸.美國人工作賺錢是為了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拉丁人賺錢就是為了把錢花掉。」 電影《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故事原是史蒂芬·里
德(Stephen Leather novel))1992年小說《中國佬The Chinaman》電影中沉默悲情老父的成龍。「中國佬The Chinaman」讓我感動莫名的是,連想到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章太炎(1869/01/12~1936/06/14),原名學乘,慕顧絳(顧炎武)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稱之為「太炎先生」。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16.4)
「中國佬The Chinaman」中國清朝末年,自1892年起出現一個改革漢語拼音方式的運動,史稱「切音字運動」,此運動出現許多套改造漢字的方案。其中,章太炎的「紐文」與「韻文」方案後來成為注音符號的前身。章太炎在1906年6月之後,第3次避難日本。他成為當時日本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主編。在1908年6月10日出版的《民報》第21號,刊登章太炎的〈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一文,文中發表他創造的36個「紐文」,22個「韻文」,是為今日注音符號的前身。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仍是用二千年以來的「反切」方法,用漢字注音,相當不便。章太炎模仿日語假名文字,以「簡化偏旁」的辦法,利用漢字小篆的結構,創造一套記音字母。「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畏畏縮縮。」《論語》(16.8)
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召開臨時教育會議,通過「採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通馬裕藻、朱希祖、錢稻孫、許壽裳、周樹人等人的提案,以他們的老師章太炎所創造的「紐文」、「韻文」為基礎,從該方案中選取15個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漢字得出23個字母,另外造一字母「ㄦ」,共計39個。章太炎門下,弟子眾多。何人堪稱「首席」,一直未有公論。論名氣與聲望,無疑魯迅最大;按年歲,則以馬裕藻最長;參照太炎本人的意見,傳承學術衣缽首推黃侃……這些似乎都有道理。不過,如果採擇同為章門弟子的周作人的看法,那麼「太炎同門中的老大哥」則屬朱希祖。朱希祖不僅對於章門聚合厥功甚偉,也為章太炎的學術與思想方案成為民國初年主要的政教與文教制度,做出了不懈努力。朱希祖個人在從事教學與講義編寫的過程中,十分注意採納太炎關於語言文字之學、文學與史學的相關學說。太炎本人儘管拒絕進入現代大學任教,但他的主張卻通過朱希祖等弟子的教學活動廣為傳播,成為了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甚至是制度力量。由於朱希祖長期擔任國文門教授與史學系主任,太炎給予他的諸多建議也就落實在了北大文科教育的制度建設當中。「畏大人,狎大人,見倒霉與不幸運的人,雖狎必變。」《論語》(16.8)
「中國佬The Chinaman」
章太炎眾多弟子中,朱希祖與章太炎可謂世交。太炎外祖父朱左卿正是朱希祖的叔祖父,兩人為海鹽朱氏同族。1905年,朱希祖赴日留學,入早稻田大學師範科預科,多與浙江籍同學往還。次年,章太炎結束「蘇報案」的牢獄之災,抵達東京,主持《民報》,同時創設國學講習會,開始講學。1905年12月10日的日記中,朱希祖留下了結緣太炎的最初記錄——「至神田錦輝館觀章炳麟及孫文演說」。在日期間,朱希祖正式成為章門弟子,深得章太炎的信任與期待。早在《太炎先生自定年譜》中,太炎就把他與黃侃、錢玄同並稱為「弟子成就者」,認為除去三人,「其他修士甚眾,不備書也」。待到晚年,太炎又戲仿太平天國分封諸王,以黃侃為天王,以汪東為東王,以吳承仕為北王,以錢玄同為翼王,而以朱希祖為西王。在東京受業的過程中,朱希祖不僅記有日記,而且對於各門課程也筆記最勤。正是以這批資料為主體,太炎東京講學的盛況才得以被還原。「畏聖人之言,侮聖人之言,知天地良心,自強行健不已。」《論語》(16.8)
「中國佬The Chinaman」
朱希祖之孫朱元曙表彰「祖父一生,交遊甚眾,凡中國現代學術史上之重要人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往」。此說當然揭出了朱希祖的重要地位,然而尚可補充者,或許還有他是章門自東京時期以來的線索人物,在幾乎所有對於章門具有決定意義的歷史事件中,他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場者。
首先,章門弟子的聚合,就與朱希祖直接相關。一般認為,黃侃經由朱希祖與錢玄同的接應,才抵達東京,正式入章門。他與此前已經入門的朱、錢兩位師兄在日後成為章門的學術核心。其次,朱希祖在1913年被聘為北京大學預科教授後,向前後兩任浙江籍校長推薦了多名章門弟子到北大任教,直接促成了章門的再度集結。黃侃便是在他的引介下於1914年進入北大的。章門弟子大舉進入北大文科任教,取代之前占據主導地位的桐城學者,實現了民國鼎立之後主流學術、思想與教育的範式更替。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16.8)
「中國佬The Chinaman」
朱希祖不僅對於章門聚合厥功甚偉,也為章太炎的學術與思想方案成為民國初年主要的政教與文教制度,做出了不懈努力。例如,在1913年舉行的讀音統一會上,朱希祖與魯迅、馬裕藻、陳睿等六位章門弟子一道,提出了建立在太炎的《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一文基礎上的注音字母方案,並最終獲得通過,風行全國。而朱希祖個人在從事教學與講義編寫的過程中,也十分注意採納太炎關於語言文字之學、文學與史學的相關學說。太炎本人儘管拒絕進入現代大學任教,但他的主張卻通過朱希祖等弟子的教學活動廣為傳播,成為了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甚至制度力量。朱希祖「出師」後最輝煌的經歷是在北大先後出任國文門教授與史學系主任。他長期在國文門負責中國文學史課程的教學。1916年蔡元培出任校長後,聘請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1917年陳獨秀到任後開始整頓國文門,同時創設中國史學門。當時,陳獨秀就曾屬意朱希祖為史學門主任。只是,因種種原因,朱希祖最終未能上任。「視思明,養肝魂以明目。」《論語》(16.10)
日後的事實證明,「中國佬The Chinaman」朱希祖為理想的史學門主任人選,可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陳獨秀的非凡眼光。只不過等到朱希祖出任此職時,「中國佬The Chinaman」陳獨秀已經離開北大,而北大也已經廢門改系了。無獨有偶,不但陳獨秀青睞朱希祖,「中國佬The Chinaman」校長蔡元培也致力玉成。1919年9月,朱希祖接替沈尹默,擔任國文系主任。同年12月,又擔任史學系主任。(1920年4月,不再兼任國文系主任,馬裕藻接替)自此,朱希祖的主要精力從國文系轉向史學系,擔任主任超過10年,成為抗戰以前任職時間最長的史學系主任。「聽思聰,養腎益精志聰耳目。」《論語》(16.10)
「新文化運動」之後的北大,實行「教授治校」制度,「一個學系的教授聘任、課程設置、學生管理、經費預算等等,均由系主任負責提出具體辦法或建議,然後經教授會討論通過。因此,系主任對於一個學系的發展影響非常之大」。(尚小明《北大史學系早起發展史研究(1899~1937)》)從1919年12月到1927年7月,朱希祖連選連任。在這一時期,他把自己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對於史學系的建設與經營中,可謂用心用力;甚至個人的學術研究,也多有放棄。這一階段,既是北大史學系的起步時期,也是朱希祖生命中最為年富力強的一個階段。正是依靠他的付出,史學系獲得長足發展,並且擺脫了在創設之初收容舊派、「消極安排」的角色設定,成為了一支從國文系的影響覆蓋下逐漸走出的獨立的學術隊伍。此後,從國文系「一家獨大」到最終達致文史哲三系「分庭抗禮」的基本格局,即可以追溯至此。而這一變化,不僅對於北大文科意義深遠,也為日後全國範圍的人文學術發展奠定了一種良好的對話與互動關係。史學系的創設,得以在現代中國的學術進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在朱希祖的手中完成的。「色思溫,視其所以,觀其所以然。」《論語》(16.10)
1930年1月「中國佬The Chinaman」吳稚暉到北平召開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年會並擔任主席,建議將「注音字母」的名稱改為「注音符號」。1930年4月21日,吳稚暉在中國國民黨中央第88次常會發表〈改定注音字母名稱為注音符號及推行辦法案〉,提案指出:「教育部前頒注音字母……其於音理之整齊畫一,實勝於假名。惟其功用,亦不過或注字音,或注語音,足當音注而已;與假名相同,僅適注音,不合造字,稱為字母,名不副實,……日本稱為假名者,名即謂獨體之簡單初文,假則謂其代音而已,不作文字論。猶言此為傳音之記號也。可以注音字母,亦宜改稱為注音符號,以昭核實。」此案於當日通過。教育部於1930年5月19日以483號訓令,令各級教育機關將注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1932年廢棄「ㄪ」、「ㄬ」、「ㄫ」3個注音符號,增加輕聲符號(˙)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國音取代老國音,中文以北京音為標準,本來的三個注音符號「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後標註為只作拼寫方言之用。注音符號表成為現在使用的形式:吳敬恆(1865/03/25~1953/10/30)江蘇省武進縣人,別名吳稚暉,經歷南洋公學任教,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制憲代表主席,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中央研究院院士。「貌思恭,恭敬不如從命。」《論語》(16.10)
1932年教育部在「編定《國音常用字彙》特組會議」時決定,為了便利說明,添補一個注音符號「ㄭ」(U+312D.svg),作為「ㄓㄔㄕㄖㄗㄘㄙ」七個聲母單獨成音節時的省略韻母(即空韻)。另外有三個注音符號ㆭ(-ng)、ㆬ(-m)、Bopomofo - n.svg(-n),用作解釋聲隨韻母(ㄢ、ㄣ、ㄤ、ㄥ)時使用,(-n)的字形是ㄋ多加一筆直豎。ㄤ解作ㄚ+ㆭ、ㄥ解成ㄜ+ㆭ、ㄢ為ㄚ+Bopomofo - n.svg、ㄣ為ㄜ+Bopomofo - n.svg;同理,複韻母ㄞ解為ㄚ+ㄧ、ㄠ為ㄚ+ㄨ。ㆭ、ㆬ、Bopomofo - n.svg絕少單獨使用,「嗯」常唸作「˙ㄣ」,也有人唸成「˙Bopomofo - n.svg」。但以上符號只作為發音輔助說明用 未列入正式符號表中。「言思忠,言無不盡。」《論語》(16.10)
1934年,章太炎在蘇州發起章氏國學講習會,諸多早年弟子列名為發起人,但實際到任,幫助太炎分擔課程者,則只有朱希祖與汪東。其中,又以朱希祖出任助教次數最多。1936年6月9日,朱希祖照例在授課完成後返回中央大學的所在地南京,與太炎道別。「時先生因病倚沙發而坐,臨行先生尚起立而送。」(《朱希祖日記》)5天後,章太炎便在蘇州辭世,朱希祖也於次日趕赴弔唁,並撰輓聯——「一代通儒尊絳帳,千秋大業比青田」。太炎弟子在民元之後大多雄踞一方,獨當一面,更因為文化立場甚至政治立場的歧異,與太炎之間通常維繫著一種「貌合神離」或者「神合貌離」的微妙關係,而像朱希祖這樣自始至終不離不棄的,即便不是孤例,也實在並不多見。正因如此,他也在章門內部扮演了某種「中樞」的重要角色。「事思敬,事父母幾諫,敬而不違。」《論語》(16.10)
198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羅馬字拼寫的「注音符號第二式」,注音符號因此又稱為「第一式」。目前除了用在拼音學習和電腦輸入法外,台灣民間主要還是以漢字為書寫文字,只有兒童書籍或是故事書才會出現繁體漢字和注音並列的現象出現,注音用做獨立書寫文字的情況並不多見,唯一例外是台鐵火車列車的形式記號是用注音而非用繁體漢字標記。在台灣有部分民眾和學者主張以羅馬字拼音符號來代替注音符號,以利國際交流和學習。也有部份人士從「台灣是個多元語言的國家」的角度,認為台灣拼音教育要公平對待台灣各族群語言,台灣的華語教育不應使用只有華語在用的注音符號,而應改採台語、客語、華語,以及原住民文字在可使用的羅馬字(拼音符號),以利台灣各本土母語傳承,便利台灣學習外語,而且也不會妨害華語學習。在閩南話、客家話的教學上,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稱之為「臺語方音符號」,比如閩南話音節的ㆭ、ㆬ,被正式訂為閩南話(台語)方音符號,載入Unicode注音符號擴展區用字,Bopomofo - n.svg則沒有收入,故無法顯示。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學校一般不教注音符號,民間也不會使用注音符號,但是一些字典、詞典都通過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並列使用的方式給字詞注音,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知所進退,心安身泰。」《論語》(16.10)
嵩兄說「我們下一代已經在進步了, 小女兒和未婚夫2016年十一月和我們一起坐遊輪去夏威夷墨西哥玩了十五天, 今年二月, 我們兩個女兒和未婚夫/男朋友去泰國參加一個婚禮, 順便玩一個星期, 然後小女兒和她未婚夫五月去南太平洋的 bora bora 島玩. 年輕人懂得努力工作努力享受, 我非常開心, 下一代不需要有我們一樣的危機意識, 他們可以放下包袱, 過著比我們更悠閒的生活方式,話多了, 最後講到美國, 我們大家都看不起美國黑人的粗暴, 低級, 但是我們一定不能忘記, 由於馬丁路德金的黑人運動, 少數民族才得到美國社會的正視, 我們中國人在美國享受到的法律平等, 其實也是托了黑人運動的福氣. 做人就不能看不起任何人任何事. 要謙虛, 謙卑, 感恩.」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16.10)
李家雄2017/10/23/10:00台北君悅飯店凱菲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