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587)《春到人間草木知~今朝方始覺成人》

生命樂章(587)《春到人間草木知~今朝方始覺成人》


《立春偶成》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宋 張軾)。

2018/02/04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立」開始,「春」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春打六九頭」從冬至開始入九,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唐 白居易)。

早在春秋時代,就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西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二十四個節氣的記載。那時將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政府明確訂立每年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立春》 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從今克己應猶及,顏與梅花俱自新。(唐 盧仝)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春種(生)、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的關系的。「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中國各地。黃河中下游土壤解凍日期從立春開始;立春第一候應為「東風解凍」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中國氣候學上,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唐 杜甫)。

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之後,蜇居的蟲類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後,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明顯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捩點,趨於上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唐朝 上官婉兒)。

「一年之計在於春」舊俗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是一個古老的節氣,是一個重大的節日。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有打春的「打牛」之習俗,山西民間流行著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唐 張九齡)。

立春節,咬春之俗,民間習慣嚼吃蘿蔔、薑、蔥、面餅,稱為「咬春」。藥典認為,蘿蔔根葉皆可生、熟、當菜當飯而食,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常食蘿蔔不但可解春困,還可有助於軟化血管,降血脂穩血壓,可解酒、理氣等,具有營養、健身、祛病之功。這也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時眾人嚼吃蘿蔔的本來用意吧。飲食調養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如枸杞、鬱金、丹參、延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立春》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吹。
罽袍公子樽前覺,錦帳佳人夢裡知。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翦綠楊絲。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帖繡楣。(唐 韋莊)。

立春節吃春餅,用溫水燙面烙製或蒸製,形狀可大如團扇,小如碗碟大小,一公斤面粉約可烙出十六合,兩頁為一合。烙時每張餅上的一面抹些香油,吃時則很容易揭開。菜俗稱「和菜」(即古稱春盤),除必備有蔥絲甜面醬外,其他菜可據一家人愛好可多可少,其中熱菜應必有炒粉絲豆芽、攤黃菜(雞蛋)、炒韭菜,有豆腐乾則最好。食春盤春餅,老北京最講究一定要卷成筒狀,從頭吃到尾,俗語叫「有頭有尾」。立春日,闔家圍桌食之其樂無窮。「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諺,瓜指的是南瓜,當地居民有在這天吃南瓜餡兒餃子或南瓜餡兒包子的習慣。炸春卷,亦是古代裝春盤內的傳統節令食品。古時常用椿樹的嫩芽為餡,現今則多以豆芽、韭菜、韭黃等為餡,外焦內香,是很好的春令食品。
臘里《立春》蜂蝶輩出。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宋 楊萬里)。

春季養生方面,注意防病保健。初春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注意口鼻保健;加強鍛煉身體,提高機體的防御能力。漢宮春·《立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卻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宋 辛棄疾)。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減弱,初春時節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千金要方》「下厚上薄」。《老老恒言》「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夜臥早起,免冠帽披頭散髮,鬆緩衣帶,舒展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立春日》。日出風和宿醉醒,山家樂事滿余齡。年豐臘雪經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菜細簇花宜薄餅,酒香浮螘瀉長瓶。湖村好景吟難盡,乞與侯家作畫屏。(宋 陸遊)。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萬物復蘇,此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欲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勤勞恩愛的喜鵲夫婦,已經開始再築新巢。春陽燦爛,新春新希望!《次韻沖卿除日立春》。猶殘一日臘,並見兩年春。
物以終為始,人從故得新。迎陽朝翦彩,守歲夜傾銀。恩賜隨嘉節,無功只自塵。(宋 王安石)

郭老師立春養生茶《金橘茶    》
材料:金橘10粒
條味料:冰糖少許
做法:1、金橘洗凈,切薄片。
           2、鍋中入3碗水煮,再入金橘片一起煮,滾後加少許冰湯和勻即可。

2018/02/02/08:30李家雄中醫診所直播《2/4立春節氣》

李家雄2018/01/31/07:30亞都飯店巴賽麗廳五十一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命樂章(501)王大鈞與魏國珍

生命樂章(676)《 斑蝶與高士佛澤蘭》

生命樂章(490)郭老師~阿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