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599)《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生命樂章(599)《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日曜日》2017/12/31/13:20美觀園美食與小酌,14:40絕色戲院看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的第一幕開心手術(open-heart surgery),那顆跳動的心臟幾乎佔掉整個螢幕,搭配著舒伯特的《聖母悼歌》(Stabat Mater),
心,在藝術上的意象,一向是人的情感中心。但在手術台上,在解剖學上,它只是一個器官。在《聖鹿之死》的第一幕,它被冷靜剖開,以這種「冷」為基調,開展整部片。心臟外科,指外科醫師在心臟、主動脈或血管上進行手術。通常包括心臟移植(換心)、先天性心臟病外科、瓣膜病外科、冠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以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可利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矯正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治療心內膜炎等疾病所致的心瓣膜病變。心臟科醫生Steven說,開心手術已有四十年的發展歷史,那一個病人還活著,開刀的醫師已經離世了(第一個人工心臟手術是1985年)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片名由來,Steven去學校詢問老師,兩個孩子誰的表現較好時,老師提到女兒關於Iphigenia的報告寫得很好,這位Iphigenia就是本片英文片名的關鍵。在希臘神話中,她家祖先的故事充滿人倫悲劇,到了她這代也不例外。Iphigenia的父親Agamemnon貴為國王,在攻打特洛伊之前,曾殺死狩獵女神Artemis的神鹿,還發狂妄之言,因此女神一氣之下,影響海風,讓船艦無法前往特洛伊,破解方法唯有Agamemnon獻上長女Iphigenia。起先國王不願意,但為了國家與同袍,終於還是決定犧牲女兒。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Steven(柯林法洛飾)是名優秀的心臟科權威,和同為醫生的太太Anna(妮可基嫚飾)育有兩個孩子,家庭十分富裕美滿,Steven最近和一名十六歲的少年Martin成為好友,兩人無話不談,十分親近宛如父子,也時常邀請他來家裡作客,希望常常看起來有心事的Martin能跟孩子們成為朋友,讓他打起精神來。然而,理當和睦的日常生活,卻因為Martin的走入而產生變卦,一連串怪事和找不出病因的疾病接連發生,一股說不出的詭譎及恐懼開始籠罩著這一家,究竟Martin的真面目是什麼?Steven該如何挽救這逐漸被侵蝕的家庭生活。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是《單身動物園》導演尤格藍西莫的新作,負責片頭那場手術的,是心臟科醫生Steven(柯林法洛),他的妻子Anna(妮可基嫚)是眼科醫生,兩人育有一女一子。與藍西莫的《單身動物園》相同的是,《聖鹿之死》的環境像扭曲過後的真實世界,或者,比較像導演製造出某個人性實驗室,做了一些不同的設定,人物說話與社交的方式,幾乎像人工智慧模擬出來的。與「性」、「性徵」、「毛髮」相關的話題,散布全片,常常公然出現在閒聊之中,沒有人感到奇怪。老爸Steven以及女兒Kim,主動告知外人Kim的初經來潮時間,態度坦然無保留;兒子Bob很好奇Martin的腋毛長得是否濃密,後來Martin也要求看Steven的腋毛;Anna向Steven同事詢問某事的真相,條件是得幫他手淫;Steven說到兒時與父親發生的一段往事,也與手淫相關;甚至連處女陰毛都出現在某段對話中。至於兒子的頭髮到底剪或不剪,其命運則似乎連結到聖經人物參孫(Samson)。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心臟科醫生Steven一家人的相處非常冷調,連夫妻的性愛都很冷。在厄運來臨前,家人間的對話通常只是摘要今日發生的流水帳,互動很理智。尤其Steven,總是要絕對的控制權──孩子要聽話聽他安排,老婆在床上要以「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之姿來取悅老公,妮可基嫚至美又性感的身體,將「冷」調襯托出另類的生命覺醒。在醫院,Steven像神一樣,掌握病人生死,但若有問題,絕不是他的錯。Steven對神祕男孩Martin(Barry Keoghan)很好,不僅買禮物送他,還會花時間聊天吃飯等等,......原來,Martin已逝的父親,是Steven的病人,那人極有可能是因Steven的疏失而死。雖然Steven未對外承認是自己的錯,不過原本酗酒的他前陣子開始戒酒,又對Martin如此心虛,彷彿想擔任代理父親的角色,暗示著Steven心中明白真相,並也有心彌補,只是這樣的彌補並不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Martin要的正義,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他先給Steven一個不需要有人死亡的償還方法,就是安排Steven與Martin的母親(艾莉西亞席維史東飾演)吃晚餐,並播放《今天暫時停止》,彷彿暗示Steven得自我覺醒,只要交出自己,還給Martin一個父親、還他母親一個丈夫,就有機會從這詭異惡夢中醒來。後來Martin離開,讓他媽媽與Steven獨處,展開一段好笑又詭異的調情,但Steven依舊堅決拒絕了Martin之母。事態發展至此,Martin血債血償的超自然復仇計畫啟動,要Steven親自選一位家人受死,否則三位都會死。當Steven家人身體出現可怕的變化,Anna已經清楚事有蹊蹺,但Steven遲遲不願承認,連兒子食不下嚥、行動不便時,都只想粗暴地逼迫他進食、走路,種種虐待,只因為Steven不想面對真相:如今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皆因他而起。《聖鹿之死》Steven殺了兒子之後,三人在餐廳裡,Martin進來了,他們三人一起走出餐廳,電影就End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利用配樂、音效與畫面的配合,製造許多壓迫感,攝影角度的選擇,誘發焦慮不安的情緒,或是呈現很誇張奇異的古怪現實,令人相當不舒服,挑釁意味重。至於氛圍,則從庫柏力克那般的奇異古怪,帶一點黑色幽默,漸漸轉到漢內克那樣的殘酷。也因此,Steven與Martin的互動,就更令人起疑,因為平日主宰人生一切的Steven,竟好像很怕Martin不開心,幾乎讓人懷疑Steven是否被勒索了。飾演Martin的演員Barry Keoghan,就是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裡跟著一對父子駕船協助撤退的George。他在《聖鹿之死》前段看起來很有禮貌,卻一直給人怪怪的、不可信任的感覺。本片其他角色都有點不像人,不過Keoghan仍能在這個世界裡,比他人更怪更令人發毛,但又拿捏得宜,不至於太早讓後面的發展破局,非常不簡單。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Steven的陽剛氣息(腋毛多、鬍子多),科學邏輯(他是心臟科權威),以及一家之主的地位,全都派不上用場,他完全無法理解這個瘋掉的世界、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異事,也回不去以前的整齊秩序:郊區的美麗住宅,妻子「裝死」般的性愛,全白的工作環境......等等。觀眾看到這兒,心裡有底,知道這整件事的下場一定很慘,差別只有當事人會因這狀況沉淪至何種地步。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聖鹿之死》最令人不舒服的,是看到這一家人退化成純為求生的生物,卑躬屈膝,裝腔作勢,諂媚耍心機,完全保留不了一丁點尊嚴,而這些無辜者,最後還得面對可怕結局。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一種恐怖正義,它的概念很公平,但受到最大傷害的常常是無辜者。在《單身動物園》的片尾,導演挑戰觀眾,能為所謂的「愛情」付出與犧牲到何種地步?在《聖鹿之死》裡頭,除了呈現以牙還牙式的正義造成的恐怖後果以外,導演也挑戰大家,如何處理才是你心中的正義?如何衡量身邊每個親愛的人的價值?若把他們的命跟自己的擺在一起比較時,又該如何看待?手足之間、親子之間,是讓自己還是對方活下去比較重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妮可基嫚《聖鹿之死》與柯林法洛一同飾演夫妻,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實際上同房異夢,尤其是受到詛咒後,每個人的爭寵心計更是表露無遺,為了破解柯林法洛惹上身的詛咒,妮可基嫚也化身憤怒人妻,要柯林法洛想辦法「血債血還」。著魔演技連妮可自己都嚇到,直言「我的四個孩子絕對不可以看這部作品!」片中發生的情節實在太駭人,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嚇到,造成他們心理陰影。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單身動物園》導演尤格藍西莫找回老搭檔 Efthimis Filippou 共同編劇,在大獲好評的《單身動物園》後,帶來最新驚悚作品《聖鹿之死》,為今年聖誕節帶來黑色恐怖氣氛,堪稱「十年最恐怖的聖誕電影!」許多台灣觀眾看完大呼根本是「緊張之死」。本片更血腥、驚悚的風格,也獲得影評人好評盛讚「驚人之作」、「徹底顛覆你感官的驚悚電影!」。但能夠演出《單身動物園》導演尤格藍西莫的新片,妮可基嫚表示興奮不已,笑說:「讀完劇本後毫不猶豫接演」,她認為導演擁有獨到的眼光,非常喜歡導演的作品。這是導演尤格藍西莫第二部英語發音的劇情長片,也是他第三度入圍坎城影展,導演極具天賦的創作能量,此片獲得今年坎城影展最佳編劇,妮可基嫚也同時獲得坎城影展 70 周年特別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妮可基嫚「瘋子演上癮」,聖誕節在台灣應景上映的新片《聖鹿之死》,她更大演憤怒人妻!2017 年是妮可基嫚豐收的一年,更以《聖鹿之死》奪下坎城影展 70 周年特別獎殊榮!不但以電視劇集《美麗心計》中「受暴婦女」一角拿下艾美獎最佳女主角,更是推出《派對撩妹守則》、《聖鹿之死》等多部非常不同以往的電影,影后不再只是優雅,而是要「狂到讓觀眾大開眼界!」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妮可·基嫚(英語:Nicole Kidman,1967/06/20-)生於美國夏威夷,父母均來自澳大利亞。第一部美國電影與湯姆·克魯斯演對手戲。《霹靂男兒(Days of Thunder)(1990年)當時克魯斯當時已婚(妻子Mimi Rogers)克魯斯與妻子離婚後,1990年平安夜兩人結婚。領養兩孩子,Isabella及Connor。

1995年全明星陣容的《蝙蝠俠3》(Batman Forever),她也有參與,同年她又出演了《愛的機密》(To Die For,藉此片贏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2001年2月,湯姆·克魯斯以「與女方有不能調解的差距」離婚。湯姆分了數以億元財產予妮可,當時妮可懷有三個月身孕,但最後流產。與湯姆·克魯斯離婚後,基嫚事業可以用如日中天來形容。2001年她憑藉在《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獲得奧斯卡提名。《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演出廣泛好評。同年參與製作《凶線靈異第六感(In the Cut)》

2002年她在《時時刻刻》中扮演20世紀上半葉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贏得了2003年第75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妮可·基嫚在2003年至2004年跟黑人歌手Lenny Kravitz交往訂過婚。2006年6月25日,澳大利亞鄉村歌手凱思·厄本迎娶了妮可。2008年7月7日,妮可於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早上誕下女兒Sunday Rose Kidman Urban,2010年12月28日,妮可透過代母生下她和丈夫的第二個女兒Faith Magaret Kidman Urban。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9.28)

李家雄2018/02/18/07:00

亞都巴賽麗廳五十二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命樂章(501)王大鈞與魏國珍

生命樂章(676)《 斑蝶與高士佛澤蘭》

生命樂章(490)郭老師~阿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