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617)《五天四夜The Luxury Collection翠嵐--眞愈覺嬌妍》

生命樂章(617)《五天四夜The Luxury Collection翠嵐--眞愈覺嬌妍》

2018/03/18/15:30我與妻子住進翠嵐,16:00住進312房,

五天四夜,與那座熟悉的疊疊的小山峰,晨昏定省,瀟瀟雨,霧濛濃,一綫陽光穿雲出,愈見嬌妍。第一天鬆懈了,第二天癱軟了,第三天垮掉了,第四天輕鬆了,第五天興緻了。

2018/03/22/09:30我與妻子走出The Luxury Collection翠嵐,結束了淨心滌塵之旅。1919年4月5日周恩來雨中二次遊嵐山,我雨中嵐山、雪中嵐山、、、,1976年4月5日,為中國清明節。為紀念周恩來,北京民眾自發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悼念周恩來,聲討「四人幫」,稱為「四·五天安門事件」。但毛澤東通過毛遠新傳話,將此事件定性為「反革命事件」,直接導致鄧小平第三次下台。毛澤東逝世及四人幫被粉碎後,此事件被視為反抗四人幫倒行逆施的革命行動,與當時中國大陸其他地方發生的悼念周恩來集會並稱「四五運動」,為打倒四人幫和結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同年10月7日,毛澤東接班人華國鋒,聯合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等,粉碎「四人幫」,兵不血刃,結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周恩來紀念活動一直在民間及政界進行。2008年是周恩來誕辰110周年,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地區開展各類紀念活動。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舉行周恩來120周年誕辰座談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稱「周恩來」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或曰:「仁!光榮的名字。」子曰:「人!不朽的名字?」《論語》(5.5)

03/22/04:05起來了,三十分鐘易筋經,二十分鐘滾輪,5:10全身都是層層包裹,坐在312房落地窗外的陽台,趕寫四月底必須交稿的《久病成良醫》,按理說是不難完成的作品,找資料愈多,愈來愈多的「謹供參考」,諸如,耳鳴的原因常非單一,如年紀大、心血管疾病、過敏、貧血、顳顎關節炎、壓力、飲食、藥物等。多數醫生不願把心力花在效果有限的耳鳴,「耳鳴不會好」「醫生看到耳鳴病人就想趕快脫身」耳鳴專家賴仁淙醫師建議「旅行能讓眼睛等變得活躍,相對淡化聽覺反應,受到耳鳴嚴重干擾嚴重時,別宅在家不動,來趟小旅行,新事物的刺激可讓人暫時把耳鳴拋在腦後,身心也放鬆」。又如眼睛過度乾澀,不加以保濕潤滑,除了視力會受到影響之外,可能會造成角膜破損,國內統計,人工淚液使用瓶次已從2009年的270萬瓶激增到2012年的400萬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仔細的品讀比較,就這樣取取捨捨,精雕細琢,補補綴綴,漸漸地,巧奪天工。或曰:「雍也仁而不佞。見仁見智,焉用佞?」《論語》(5.5)

5:50天色漸漸地亮了,舉頭仔細的那座熟悉的疊疊的小山峰,再見了那個《雨中嵐山》詩碑通高2.4米,用質地堅硬的京都特產馬鞍石建造,略呈橢圓形,碑身矗立在大小石塊堆砌的圓台上。《雨中嵐山》詩碑離312房落地窗外的陽台,直線距離不到500公尺,幾年前,每次來嵐山,都會去天龍寺,看著大庭園裡的感覺,坐在他的木板走廊上寫作兩個小時,這次,我們沒去天龍寺,我覺得我坐在312房落地窗外的陽台,孤坐鴨帽翁,獨享寒涼嵐,真的好寧靜的氣氛,比較阿里山綠野仙蹤的豪邁嵐霧,嵐山的瀟瀟雨與霧濛濃,是有點小氣,但是,無以言喻的雅緻,耳目所及~一綫陽光穿雲出愈見嬌妍。心靈索驥~模糊中偶然見着一點光明眞愈覺嬌妍。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論語》(5.5)

1917年9月,周恩來東渡日本留學。1919年4月在回國途中,他遊覽了京都,並撰寫《雨中嵐山》。1979年1月22日,京都日中友好團體成立了“周恩來詩碑籌建委員會”。4月16日,詩碑建成。詩碑面向嵐山和大堰川水,四周空地約100平方米,各種樹木相圍。碑後繁茂的日本國花櫻花樹,清新悅目。紀念他為中日友好事業嘔心瀝血的偉績。詩碑建成後,鄧穎超同志還曾親赴日本,為詩碑落成揭幕。詩碑通高2.4米,建在半山腰,由基座和本體兩部分組成。基座是由數塊未經絲毫打磨的京都特產赭石色鞍馬石建造砌成,略呈橢圓形,碑身矗立在大小石塊堆砌的圓台上,石頭與石頭之間似乎也未使用任何粘合材料。詩碑本體也是未經打磨的一整塊赭石色鞍馬石,正面鐫刻著《雨中嵐山》,背面是詩碑發起人名單。整個詩碑的外觀及結構,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紀念碑的高大華美,沒有考究的雕刻工藝,沒有對稱悅目的立體幾何圖形,樸實無華。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晝寢與白日夢,於予與何誅?」《論語》(5.10)

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婚姻被視為經典,彼此總是相濡以沫,患難與共,悲喜同擔。雙方因為事務繁忙經常無法相聚,故鄧只能以書寫情書遠距表達對周之感情。周恩來逝世後整理遺產,周恩來夫婦總共積蓄為5100元。其存款主要開支是資助親戚朋友,剩餘則交黨費。周恩來生性好酒量,但也有幾次醉倒的時候。首次是與鄧穎超新婚之夜;第二次是在莫斯科,與蘇聯交涉日內瓦世界和平會議事宜前,和蘇聯領導人酒宴後酒醉,事後周恩來向黨中央和毛澤東作檢討,毛澤東原諒並調侃道應該「和對方比吃辣椒」;第三次是招待宴請參加韓戰歸來的將士,醉酒後寫檢討,並被毛澤東批評。1942年6月7日晚於歌樂山「鳳(鄧穎超):昨日你們走後,清閒一陣,溫度漸減,惟鼻中出血,至夜始止。結婚十八載,至友兼愛妻;若云夫婦范,愧我未能齊!鸞(周恩來)」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於予與何誅,飽食終日,無所用而已矣。」《論語》(5.10)

周恩來1913年8月16日入天津南開學校,因表現優異而為學校創辦人嚴范孫、張伯苓器之為「宰相之才」,特免其學雜費,這是南開當時唯一一個免費生。青年周恩來相貌英俊瀟灑,在南開曾反串表演,相識了妻子和革命伴侶鄧穎超鄧穎超(1925年結婚;1992年逝世)1924年,周恩來回國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為戴季陶),兩個月後繼任政治部主任,主持建立主要由共產黨骨幹組成的「葉挺獨立團」。1925年2月、10月,與蔣中正等一起組織領導了第一、二次東征,期間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副黨代表,被授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1925年8月8日,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周恩來辭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之職,並在年底轉往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視其所以,觀其所由而已矣。」《論語》(5.10)

周恩來在留法期間,曾有過女友張若名,後因志向不同最終分手,此後雙方仍以朋友相處。1923年,周恩來寄給鄧穎超一張印有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畫像的明信片,背面寫著「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台。」,此事後兩人確定戀愛關係。1925年8月8日,兩人在廣州結婚,婚姻持續50年。1927年4月,因難產胎兒夭折,鄧穎超未及休息,即為逃避國民黨追捕而從廣州一路奔波至上海,產後子宮沒有收縮,對身體損傷很大,導致以後無法再懷孕,因此兩人一直沒有子嗣。此後他們代為撫養了許多烈士子女,並視同己出,其中包括在文革中慘死的孫維世、以及後來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察其所安,於予與改是。」《論語》(5.10)

7:00天色已亮,《雨中嵐山》「兩岸蒼松,夾着幾株櫻,到盡處突見一山高。」我盤坐在312房落地窗外的陽台,五度的氣溫,左手皮手套,右手皮冷手指凍打著字,,時而放置於毛呢外套口袋取暖,左抬頭觀看綠綠的樹林中,幾株幾株枯樹穿梭林中,枯樹幾乎都是下月將盛開的櫻花樹,赭石色的枯樹枝,想到赭石色鞍馬石的《雨中嵐山》詩碑,「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綠如許在五天四夜中,迴繞腦海中,蕩氣迴腸久久不去,宋 范成大 《盤龍驛》詩:“行路如許難,誰能不華髮。” 清 黃遵憲 《海行雜感》詩之四:“怪他一白清如許,水亦輪迴變化來。”唐 李義府 《詠烏》:“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元 姚燧 《憑闌人》曲:“這些蘭葉舟,怎裝如許愁。” 魯迅 《吶喊·故鄉》:“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如許是如此,是這麼些,是這麼多。「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已矣。」《論語》(12.2)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生於江蘇淮安。祖籍浙江紹興。祖父周駿龍,在清咸豐年間跟隨二哥周昂駿北上淮安,隨館學幕,並在此定居。生父周劭綱,生母萬氏,出生後不久即過繼給早逝的叔父周貽淦為嗣,由守寡嗣母陳氏撫養長大。其所屬寶佑橋周氏(又稱「老八房」)尊周慶為始祖,從周慶到周恩來共歷18代。據家譜記載,先祖是宋朝學者周敦頤,與魯迅(即周樹人)同宗。周恩來直系男性祖先周茂,是元朝著名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的孫子伯顏察兒。1910年春,周恩來隨伯父周貽庚到中國東北地區,在鐵嶺銀岡書院學習。半年後,轉入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小學校,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12.2)

《雨中嵐山》詩碑「人間的萬象眞理,愈求愈模糊。」1966年9月15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紅衛兵。1966年學生串聯期間,周恩來也參與了工作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周恩來站在毛澤東一邊,積極維護文化大革命,樹立林彪。1966年,周親自勸說並秘密迎接林彪至北京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並首先稱呼林彪為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67年,周擔任劉少奇專案組組長,而楊成武則認為周實際上擔任中央專案組負責人和領導者,並針對劉少奇、賀龍、彭真等人主持專案工作。對於周恩來在文革期間的表現,一般認為周恩來顧全大局、相忍為國,盡力利用各種渠道從不同的方面減少動亂帶來的影響,被江青等人稱為「滅火隊長」,並保護了大批老幹部。文化大革命時,不少古蹟文物在「破四舊」的名義下遭受浩劫,周恩來不斷設法予以保護,從而挽救了大批珍貴文物,為中華文化存續做出重大貢獻,其中著名的實例有派軍隊進駐保護杭州靈隱寺、北京故宮、莫高窟以及拉薩的布達拉宮等。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15.14)

《雨中嵐山》詩碑「人間的萬象眞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着一點光明。」
1968年,北京大學有學生向中央反映「伍豪事件」(即1932年2月,國民黨用「伍豪」的名義發表周恩來宣布退黨的聲明),毛澤東一開始沉默不語,後親自批示這是污衊。1969年,中共九大召開,周恩來再次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位列第三。周恩來在會上發言高度讚揚林彪,稱讚「林彪同志是南昌起事失敗後率領一部份起事部隊走上井岡山,接受毛主席領導的一位光榮代表」。在九屆一中全會上,周在毛澤東,林彪不贊成情況下,帶頭積極支持江青、葉群進入中央政治局。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汪東興以及林彪集團成員與張春橋之間激烈衝突,引起毛澤東反擊。周與康生跟隨毛批判陳伯達和吳法憲,進一步受到毛信任。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15.23)

《雨中嵐山》詩碑「人間的萬象眞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着一點光明,眞愈覺嬌妍。」
1971年春,毛澤東針對陳伯達和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全面政治鬥爭,並將鬥爭引向林彪。周恩來按照毛澤東指示,先後主持華北會議及軍委座談會,對黃永勝,吳法憲等人進行批判。在毛澤東、林裂痕越來越大時,周恩來奔走中間緩和關係,提議林彪主動找毛澤東道歉,但未能奏效。8月,毛澤東秘密南巡批判林彪,北京僅周恩來知情,以保密電話隨時聯繫毛澤東。9月12日,毛澤東返回北京,當日夜,林彪出逃,周恩來全程主持了對林彪事件的處理。並在9月24日主持逮捕黃,吳,李,邱。林彪身亡後,接到電報時周恩來面露笑容說「好了,好了」,周恩來說,林彪叛逃是極左路線必然的極左結果,但毛澤東堅持說林彪是極右,周恩來私下說:「明明是極左,怎麼是極右!」《我的伯父周恩來》一書中說,周恩來先和眾人一起露出久違的微笑,在只剩下紀登奎和周恩來兩人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時,周恩來當即失聲痛哭。林彪事件後,周恩來組織進行批判極左思潮,對國民經濟、對外經貿、科教文衛、民族統戰等方面進行整頓。到1973年,國民經濟局勢得到明顯好轉。但毛澤東仍堅持文化大革命政策,周恩來的批左進程被迫中斷。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論語》(19.3)


1934年,紅軍長征開始長征期間,周恩來在毛兒蓋附近突患阿米巴痢疾,病情危急。警衛員從遠處雪山上取冰冷卻,並服用特效藥,最終得以康復。在1975年周恩來寫信給毛澤東時,提到這次病說「而這一大腸內的腫瘤位置,正好就是四十年前我在沙窩會議後得的肝膿瘍病在那裡穿腸成便治好的,也正是主席領導我們通過草地北上而活到現在的。」

1972年5月,周恩來被查明罹患膀胱癌,其仍然帶病工作,1973年2月,出現大量尿血的情況,這時血塊堵住尿道口,使每次小便都是一場痛苦的掙扎。中共八大上,周恩來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同年,毛澤東以外交工作出現修正主義傾向名義,發動對周恩來批判,組成「中央幫助總理認識錯誤小組」。1975年6月9日,賀龍逝世6周年後始辦追悼會,周恩來最後一次出席追悼儀式。10月7日,在鄧小平探望時,告誡鄧須再三忍耐。1975年冬,毛澤東發動批鄧右傾翻案風政治運動,並將《水滸傳》人物宋江作為反面教材,影射黨內投降派。周恩來在重病之下多次高呼自己不是投降派,並給毛澤東寫信請求鄧小平接任總理,未獲回應。1976年1月7日,在彌留之際,周恩來臨終遺言:「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周恩來因病於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五醫院逝世,享年78歲。從1974年6月1日第一次手術到1976年1月8日去世為止,一共做了13次手術。周去世後,毛澤東對其沒有發表任何評價。然而,毛拒絕了一份將周稱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悼詞,並未出席周恩來葬禮。因為毛擔心此舉使得公眾相信毛開始「對文革反思」,而那是周恩來的個人意見。1月15日,周恩來追悼會召開,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主持會議並致悼詞,整個會議氣氛極其悲傷和莊嚴肅穆。周恩來去世後,遵其遺囑,遺體火化,不保留骨灰,骨灰撒到北京密雲水庫、天津海河入海口及渤海黃河入海口。靈車經過天安門廣場時,百萬首都群眾聚集在長安街道路兩邊,自發組織起來悼念周恩來,即著名的「十里長街送總理」。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論語》(15.24)

瀟瀟雨,霧蒙濃﹔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

7:20從陽台走進312房間內,血壓心跳203/90/50~。

7:45洗完熱水澡,血壓心跳

181/90/54~。

8:05吃早餐後,血壓心跳

168/91/58~。

昨晚睡覺前21:00,血壓心跳

139/72/61~。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

李家雄2018/03/22/10:00京都車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命樂章(501)王大鈞與魏國珍

生命樂章(676)《 斑蝶與高士佛澤蘭》

生命樂章(490)郭老師~阿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