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568)《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夜深坐說著遠行人》
生命樂章(568)《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夜深坐說著遠行人》
2017/12/22「冬至」,「冬至」的「至」是「到來」的意思,這一天因為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造成北半球白天最短而黑夜最長,冬至日也稱為「長至節」或「短至節」!
〈冬至展墓偶成〉至日沖寒掃墓墟,淒然一拜一欷噓。蓼莪恨與云無際,常棣愁催雪滿裾。誤落世塵驚日月,謾牽吏鞅廢詩書。回頭更看諸兒侄,門戶支撐正要渠。
(宋)杜範(1182-1245年)
「冬至」最初並非節日,只作為正月。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測得「洛邑」(今洛陽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陽成為十三朝古都。後來周公用此法測得「日影」最長和最短的日子,即現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並將日影最長的一天作為新一年的開始。
〈冬至日天慶觀朝拜,雲日晴麗,遙想郊禋慶成〉
淅淅霜風不滿旗,紫煙黃氣捧朝曦。五更貫索埋光後,萬里鉤陳放仗時。留滯周南無舊事,布宣漢德有新詩。豐年四海皆溫飽,願把歡心壽玉巵。(宋)范成大(1126-1193年)
周公在《周禮》中規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的祭祀儀式。民間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
〈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於中書省齋移止〉郊廟祗嚴祀,齋莊覿上玄。別開金虎觀,不離紫微天。樹古長楊接,池清太液連。仲山方補袞,文舉自傷年。風溢銅壺漏,香凝綺閣煙。仍聞白雪唱,流詠滿鶤弦。 (唐)武元衡(758-815年)
冬至之後,日光照射逐漸北移,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了。古人會以冬至的天氣來預測過年的天氣,「乾冬至,濕過年」,冬至這天如果是好天氣的話,過年可能就會下雨。
〈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唐)杜甫(712-770年)
現在或從前,冬至都是個大日子,冬至活動一點都不遜於過年喔!「冬至大如年」,一般人也把冬至稱為「冬節」。古皇帝,這一天還會祭天和拜祖先,並宣佈文武百官放假一天,冬至是十分受到重視的。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干。
(唐)韋應物(737-791年)
古來,農夫們辛苦耕作希望能有好收穫,倉庫裡有著充足的糧食,能夠飽暖的度過寒冷的冬天,過個好年。此時正是農人們休養生息的時節,等到來春再開始為新來的一年做準備!
〈滿江紅·冬至〉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筒吹谷。新陽後、便佔新歲,吉雲清。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笑強顏、風物豈非痴,終非俗。清晝永,使眠熟。門外事,何時足。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宋)范成大(1126-1193年)
台灣,冬至前是漁夫們捕捉烏魚的好時機,一直到冬至都有豐富的漁獲。此時,漁夫們還會製作「烏魚子」。在寒冷的冬天裡,「烏魚子」是沿海漁民重要的收入喔!
〈冬至〉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宋)朱淑真(1135-1180年)
冬至時節是聖誕紅的盛開時期喔!配合耶誕節的來臨,除了光鮮奪目的聖誕樹外,再加上聖誕紅的點綴,為寒冷的耶誕節更增添幾分色彩與暖意!
〈小歲日對酒吟錢湖州所寄詩〉
獨酌無多興,閒吟有所思。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楊柳初黃日,髭鬚半白時。蹉跎春氣味,彼此老心知。
(唐)白居易(772-846年)
冬至,家家戶戶都會搓湯圓,煮湯圓讓大家大快朵頤一番。長輩會告訴小朋友,吃了冬至湯圓就長了一歲,所以要變得更懂事、聽話。過了冬至,意味著快過農曆年了,小朋友不妨趁著現在,為未來的一年好好的作規劃吧!「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是古代的過年,所以才說吃了湯圓就算是長了一歲。
〈小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盃。 (唐)杜甫(712-770年)
「冬至大如年」全家人都要回家團圓吃飯,俗稱「做冬」,聚餐的樣式絕不遜於大年三十晚的團年飯,菜式也特別豐富,有盆菜、火鍋、湯圓等,更保持著「無雞不成宴」的傳統。
〈冬至夜懷湘靈〉艷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小歲日對酒吟錢湖州所寄詩
(唐)白居易(772-846年)
冬至是太陽抵達南回歸線的一天,這天的晝最短、夜最長。自夏代開始,人們即將冬至視為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則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古人特別重視冬至。自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正式將正月和冬至分開,冬至由此成為「冬節」,當時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
〈冬至夜作〉中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四野便應枯草綠,九重先覺凍雲開。陰冰莫向河源塞,陽氣今從地底回。不道慘舒無定分,卻憂蚊響又成雷。
(五代)韓偓(844-923年),
《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冬至當日,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好友相互拜訪、贈禮。
〈邯鄲冬至夜〉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唐)白居易(772-846年)
魏晉六朝時,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期對冬至過節最為重視,皇帝當日要在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祭祖、拜望父母尊長。清代冬至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誕辰又稱為「三大節」賀朝,順治時期,朝鮮向清朝派出的使節,定期的有冬至使,專門在冬至這一天朝見清帝。清代旗人會於冬至日五更時分,邀請本家嫡親姑表及摯友齊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碼兒」或牌位,祭天並祭「祖宗杆子」。祭罷,親朋圍坐吃「白肉」,這種白肉謂之「神余」。
〈冬至宿楊梅館〉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若為獨宿楊梅館,冷枕單床一病身。 (唐)白居易(772-846年)
冬至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僅次於中國新年的重要節日,民眾會以豐盛的飲食慶祝,所以又俗稱「亞歲」、「肥冬」,在民間也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等等俗諺。如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酒,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日遇京使〉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尊前豈解愁家國,輩下惟能憶弟兄。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唐)杜牧(803-852年)
港人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團圓吃飯,俗稱「做冬」。很多茶樓食肆晚飯一早被訂滿,一家聚餐。團聚吃飯時菜式也特別豐富,有盆菜、火鍋等。盆菜為香港傳統喜慶時令食品之一,為順應都市人的生活模式,現時除大排筵席的盆菜宴外,亦有不少外賣盆菜可供顧客買回家。「做冬」後吃湯圓也是港人的傳統習俗,冬至飯前或飯後吃湯圓,「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這一天亦有吃雞的習俗,而且講求「無雞不成宴」。在香港人的餐桌上,雞是不可或缺的。用各種做法烹出雞的美味更是港人最鐘愛的,除白切雞、鹽焗雞、豉油雞等傳統做法外,芝麻沙姜雞、川味口水雞、去骨海南雞等也是餐桌上的招牌菜。
〈辛酉冬至〉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宋)陸游(1125-1210年)
冬至這天,北方要吃餃子;蘇州人吃餛飩憶西施;江南水鄉吃紅豆糯米飯;上海家家吃湯圓;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寧夏冬至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南京人吃大蔥燉豆腐;潮汕人吃甜丸。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宋)蘇轍(1039-1112年)
台灣人冬至則用九層糕祭祖。冬至在韓國也是比較重要的節日,從這天起代表冬天已經到來,寒冷的季節需要足夠的溫暖與營養,所以韓國人每到冬至這天必喝紅豆粥。日本自古就將冬至視為太陽誕生日,是新年的起點。雖然日晝時間逐日增加,但仍需要歷經一段十分天寒地凍之時,因此為了強身補元氣,並增強免疫力,在冬至這天吃南瓜。
〈冬至日〉陰陽升降自相催,齒發誰教老不回。猶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酥煎隴坂經年在,柑摘吳江半月來。官冷無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潑新醅。
(宋)蘇轍(1039-1112年)
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開始就進入數九寒天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九九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冬至日〉佳節蕭條陋巷中,雪穿窗戶有顏風。出迎過客知非病,歸對先師喜屢空。 (宋)蘇轍(1039-1112年)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到現在已有1445年的歷史,據南朝梁宗德《荊楚歲時記》記載,當時已有數九之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到了明代,又在士紳階層產生「畫九」、「寫九」的習俗,使數九所反映的暖長寒消的情況形象化,不僅是一項科學記錄天氣變化的時間活動,也是一項有趣的智能遊戲。不管是畫的還是寫的,統稱作「九九消寒圖」。
〈至日早雪時郊祀〉客中至日百懷忘,欣喜遙瞻上帝鄉。雪覆紫壇天意得,風生絳節頌聲長。舊遊鵷鷺渾如夢,寂對山河忽若狂。罪籍半除猶望赦,漁陽遺種被恩光。
(宋)晁說之(1059-1129年)
《12/22/08:30直播冬至,李家雄中醫診所,郭老師親自示範冬至茶》郭老師冬至茶:天麻枸杞茶 材料:天麻一錢,枸杞子2錢。做法:①將藥材清水快速沖淨。 ②鍋中入2碗水,加入天麻煮,大火開後轉小火煮約5分鐘,再入枸杞子煮滾即可。
古往今來吟誦冬至詩詞,清新雋永的美好詩篇。二十首冬至古詩詞。釋放著古老韻味,像芳香濃郁的清茶與老酒,伴隨走過冬季、回味悠長。
〈冬至感懷〉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禀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宋)梅堯臣(1002-1060年)
李家雄2017/12/15/21:30遠東飯店三十八樓六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