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樂章(904)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生命樂章(904)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內經‧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➀察色按脈,先別陰陽➁審清濁,知部分;➂視喘息,聽音聲,知所苦;➃觀權衡規矩,知病所主。➄按或尺寸,觀浮沈滑澀,知病所生;以治無過,診則不失矣。」

醫生『初持脈』時,患者手腕置放診墊上,多會調整患者手腕,調整尺側橈側屈腕肌腱,與橈側拇長展肌腱,到最佳診脈位置,從碰到第一下脈動之前,都要用心琢磨~病人的手腕的輕重與掌心背的寒熱~約略評估治療的方向與方法和療程~並望診其橈動脈及其掌淺支都有小的伴行靜脈。

寸口脈(太淵穴區)是橈動脈。❶橈動脈穿梭於橈骨及舟狀骨與大菱形骨和第一掌骨。❷太淵穴區尺側為橈側屈腕肌腱,橈側為拇長展肌腱。❸太淵穴區有前臂外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淺支。❹橈動脈從列缺穴(腕後一寸五分)經渠穴(腕後一寸)下行,經太淵穴(腕關節橫紋外側)深處,向鼻煙窩走去;橈動脈掌淺支於太淵穴內緣,沿橈側腕屈肌腱鞘外緣入掌。橈動脈及其掌淺支都有小的伴行靜脈。《內經》脈診以寸口脈為首,危急存亡取寸口脈,最精準快速❶只取獨一無二的寸口決死生(脈診)。❷讀取太淵穴區知吉凶(望診)

  《內經‧脈要精微論》:「尺內兩傍,則季肋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即關),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即寸),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1)左寸診察心臟結構、循環系統、左上半身的功能狀況。左關診察消化附屬器官、肝臟、橫膈膜、情緒狀態。左尺診察左腎臟、腎上腺、左側下半身的功能狀況 (左腎靜脈比右腎靜脈長,而下腔靜脈在腹主動脈的右側,所以造成左腎靜脈側副行路變化較多,因此,左側下半身若有癌細胞,移轉到骨髓與腦部的機率比較高)。(2)右寸診察呼吸系統、免疫系統、右上半身功能狀況。右關診察消化器官、脾臟、胃、思考與智慧狀態。右尺診察右腎臟與腦下垂體的功能,及右側下半身的功能狀況 (腹腔主動脈在下腔靜脈左側,右腎動脈就會比左腎動脈長,通常右腎臟的手術會比左腎臟手術的危險機率高一些)。

《內經‧五藏別論》:「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志意與其病也。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鍼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我最近與大兒子交流十二經脈 時,把脈的問題,讓我再三省思不已,我自己問自己,把脈準確度如何?如何正確運用把脈治病。我用腎炎與流感的脈象,與膀胱經脈和肺經脈關係微妙,作精緻解說。大兒子問到「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我細說二十年前流感洗腎的李阿姨,再說「氣口太陰獨為五藏主,胃者水穀之海以養五藏氣~氣口也。」

防治洗腎與慢性腎炎,就是要從肺功能(運動)與胃經脈(食飲靜養)來治未病~《內經‧經脈篇》(1)「胃經脈」『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2)「肺經脈」『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抽絲剝繭,字字珠璣也已矣!

『初持脈』是指腹一碰到脈動,脈動的第一個感覺,脈動出來與脈動回去(入去)的快與慢,幾乎反應著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出來快回去慢,就是內虛才無法快回去,因為出來快,所以是外實內虛多,主要是內虛,服用小建中湯、理中丸、附子湯為主,外實比內虛嚴重,仍有內虛狀況,則服用桂枝湯、麻黃湯、小青龍湯為主。反之,第一脈動瞬間感覺是來慢去快,為心臟靜脈系統回流有力,動脈系統輸出乏力,就是內虛外實,內實嚴重服用大陷胸湯、大承氣湯、抵當湯等,外虛稍嚴重,仍有相當內虛則宜服半夏瀉心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桂枝湯。《傷寒論》所有脈法中,解釋脈與人的關係最精確的就是501.「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走肉)。以無王氣,卒眩仆,(昏迷)不識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營養不良),雖困無害。」脈病與不病,就是九候七診的七診,『獨見」』只見見一種~脈或大、或小、或急、或遲,或寒、或熱,或陷下,最重要的是心臟脈動的變化無生氣可言。

大兒子問到《內經.脈要精微論》「『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如何處理「外」與「內」的臨床差異,各種解說都有,我認為淺按是胃,重按是脾,正確答案是?」我強調「『內』與『外』,是完整地診脈時(非初持脈),『指腹』的脈動在前方或偏外側為外,『指腹』的脈動在後方或偏內側為內,『指腹』的脈動在內是『正常功能』的表現,『指腹』的脈動在外是臟腑的『結構或功能』有『乖離不和』之象。」右關是初持脈之首,過飢餓與過飽腹,脈象一定失真。

我以『右寸診察呼吸系統、免疫系統』來解說『右寸』診脈時,分辨流感的『內』與『外』,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典型流感的潛伏期約1~4天,一般為2天。罹患流感的人,在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7天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而幼童的傳播期甚至可長達數十天~多見『右寸』診脈為『外』脈(太陽表症)~桂枝湯、柴胡桂枝湯或人參敗毒散等。感染流感後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部分患者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後會自行痊癒,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常見為病毒性肺炎及細菌性肺炎,另外還包括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等。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及患有心、肺、腎臟、肝臟及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不全者~多見『右寸』診脈為『內』(少陰裡症)~真武湯、附子湯或腎氣湯等。

李家雄2019/1/14/11: 10台北家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生命樂章(676)《 斑蝶與高士佛澤蘭》

生命樂章(501)王大鈞與魏國珍

生命樂章(490)郭老師~阿桐伯